超越流量,塑造品牌
赵晓光

“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却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
这句广告界的名言所揭开的黑盒子,好像在当下的数字传播时代,已经越来越能够被识别清楚了。但是,与大部分拥抱数字营销平台和工具的品牌主想的不一样,被浪费的那一半,反而是在貌似能够精准化、可追溯、可衡量的那一部分投放。

2019年第四季度,MarketingWeek发布了一篇文章,《阿迪达斯:我们在数字营销领域进行了过度投放》,引爆全球品牌和营销市场的热烈讨论。这篇源于阿迪达斯全球媒介总监的文章直接表示:“阿迪达斯把大把预算砸在了信息流、SEO/SEM、电商广告这样的渠道,这些渠道可监测,甚至能按 CPA 甚至 CPS (购买)付费,ROI 立竿见影。很明显,这违背了基本营销常识:效果转化并非无源之水,这个源头就是品牌建设。”

我们无意在这里定量分析总结阿迪达斯的得失,但可以感受到,在过去若干年以来甚嚣尘上的流量红利时代,在传播和营销领域,到底发生了什么——传播渠道社会化、多元化、数字化,营销、公关、广告等传播方式花样翻新,但逐渐缺失了支撑商业战略、构建品牌价值的核心要义。很多现象相信大家也都能够感受到:
1、平台红,品牌不红;
2、IP火,产品不火;
3、促销促销,不促不销;
4、众人皆知但打上黑标签。

所有这些现象,都在折射出一个反思:在传播平台极度粉末化的时代,在所有的个体都有机会成为IP的时代,在爆款事件和内容可以激发十亿量级关注的时代,流量是否能够成为品牌的核心载体?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1、传播环境变化了,品牌的本质是否变化?
2、按照流量引导的思路来衡量品牌建设的成效,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对第一个角度,我思考的答案是,品牌的本质没有变化。不论在什么传播环境之中,品牌都不是由简单的logo、slogan、广告片和新闻稿构成的,也不是由代言人、KOL和social文章组成的。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和间接体验的总和,进而产生对企业的印象和驱动行为的缘由。这些直接和间接体验,包括广告、新闻、活动、口碑、设计和色彩、网站、推销、员工行为、政府认可、社会态度,当然最主要的是产品使用。

我们常说品牌要有鲜明的识别 (Brand Identity), Identity包含下列两种意义:
自明性, 有别于他者的鲜明特征;
认同感, 和某些事物关联在一起。

比如我们看到缺了一角的苹果,就会联想到创新技术的手感和美照,我们看到绿色的美人鱼,就有和同事、朋友们促膝交流的氛围萦绕。

一位美国著名企业家的总结非常到位:品牌是一个不用说出口的契约、一个承诺。它是一种感情联结, 形成了与顾客间的纽带。如果没有这种关系的话, 我们每天都要从零重新开始。

在相信品牌的本质没有变化的基础上,我们考虑第二个角度,即流量引导的品牌建设思路能否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要从两个层面来展开:首先看企业处于哪个阶段;然后再考量此阶段企业商业战略和品牌塑造的相互映射。

总的来说,企业的发展阶段大概会分为三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企业的商业战略和品牌塑造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但相互映射的重点和意义会有不同。

  1. 0时期 —— 区隔产品,为企业赢得生存空间。初创企业和转型初期企业往往处于这个阶段,产品或服务刚刚投入市场,脚跟还未站稳,竞争对手环伺。或者要与老玩家竞争,或者要教育市场接受全新的品类。品牌的作用需要直接作用到产品上,为产品开疆拓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个时期的品牌定位,眼中只有客户,行动只在销售,一切为了活下去。
  2. 0时期 —— 区隔价值,为企业赢得稳定的发展基础。这个时期企业已经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在稳固阵地的情况下,谋求更大的品牌溢价并开始真正打造品牌价值。这些企业大概处在5-10年的发展阶段,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可能品牌形象的表达是模糊的,但具备了塑造品牌价值并为业务增值的基本条件。
  3. 0时期 —— 区隔企业,为企业赢得长远发展环境与资源。企业基本上处于产业主流地位,除了商业价值外,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加彰显。这个时期,品牌塑造将着眼于面向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相关方,建立长久立体的企业声誉。

从这些阶段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出,流量往往给1.0时期的企业带来最大的商业价值。一旦企业进入2.0时期,甚至3.0时期,就要仔细衡量企业的品牌建立与流量为王的思路是否匹配,一旦不匹配,就会出现一开始讨论到的阿迪达斯反思现象,流量导向反而损害企业的商业价值。

如何才能超越流量思维,确保企业的品牌建设从长远和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商业价值?首先我们需要确信,品牌塑造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实现销售溢价和打造商业护城河,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因为短期目标而摇摆。

我们期待所有的企业,在新时代拥抱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时候,都坚守品牌传播本质,不要让流量价值高地变成品牌价值洼地。我们看到,所谓的广告黑盒子正在逐渐打开,但其中的错综复杂、光怪陆离、浩瀚深邃,让所有浸淫其中的企业主、传播者和大众,都有深深的无力感和失控感。我们期望与企业主一起,建立明确的品牌构造体系,为企业在市场大海中的航行,建造一座灯塔。

赵晓光

现任奥美北京经营合伙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