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永远不会改变的事
朱幼光

总希望是一场大梦,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都要问自己一遍:新冠的事情是梦吗?不是。过去了吗?还没有。

我想各位最近也读了很多名家大师写的文章,关于新冠前时代或后时代的分野,关于预测、展望、唱衰或警告。这些我都不懂,未来之事无法言之凿凿,无法断言新冠后时代,我们这个行业将何去何从。

我们有的,只是自己的记忆和经历。

2003年 SARS 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奥美,在另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接到TB的电话,他问,你们是不是也已经居家工作了?我说是的,他说,奥美也要让大家居家等候了,你可不可以,选一些你最喜欢的电影,给我拿过来,我居家的时候可以看看。我说那当然可以。于是精心挑选了四、五十张 VCD(是的,VCD,现在的小朋友不知道见过没有?一部电影要刻在两张光碟上,分辨率才320的文物),送到光大蓝宝楼下,远远就看见陶雷等在停车场接应我,我把光碟交给他,他开始哗啦哗啦数,我说你干嘛?陶雷说此山是我开,留下买路财,我先扣20张。

后来疫情平息,复工的时候,我们上班到底有没有戴口罩,我怎样回想也无法确定。

再后来,等到 TB 和陶雷想起要还我光碟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看上了分辨率720线的 DVD,再也没人在意那些 VCD 何去何从了。

做广告的人,谈论变化、趋势总是兴致勃勃,越经历大时代越容易跃跃欲试。而我发现自己常常是相反,不管千禧年、SARS、还是北京奥运,越身处时代的漩涡,我反而越迷恋观察那些永远不会改变的事情。

就像当年已经看着 DVD 的我,会发现在我的碟架上,我曾经借出去的那几十个最爱的电影,早就补仓了 DVD 版本,一部不少。

就算经历了一场疫情的浩劫,你最爱的电影不会变。就算经历了一段不堪回首的青春期,你最爱的歌不会变,而且,很可能一生,都不会变。

我的问题来了,对于一个广告人,重要的是那些一直在改变的事,还是那些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事?

广告基于人性,这个永远不会变。

前几天陪阿桂视讯访谈客户方一位 CEO,他讲到自己理解的广告通过哪三点影响人类:爱,贪婪和恐惧。虽然是言情小说范儿的总结,但其中有我同意的道理。

这句话还有一个解读,那就是广告要利用的,是人性的弱点。无欲则刚,一个没有什么欲望的人,广告是拿他没办法的。所以 TB 有句名言:做广告的人,有部分血是坏的。我觉得他指的是,做广告是有点罪恶感的。

既然怀揣着操弄人性的野心,就一日不能失去对人性观察的好奇和迷恋,任何身边人情事,任何社会新闻或坊间热议,都要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找出个答案,然后记在心里:这些人,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原来他们是这样反应的⋯⋯这要变成一个广告人的生活习惯,或者,你叫职业病,也行。

行活儿,或者说人云亦云的广告,构想初始必然就犯了对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视而不见的毛病,是懒,是大不敬。

创意来源于你自己的生活,这个永远不会变。

疫情期间最流行的创意段子是什么?无聊的人们是如何打发居家时光的,或者是视讯会议的各种意外和状况。这让我们明白了创意存在的缘由:创意,就是人们拿来对抗无聊的,对抗生活的无聊。产生无聊感的生活,就是你创意的对手,就像打球要有一个对手,没有你的生活,就无处寻得创意。

因为当年有人给你温暖而如今你已无以为报的缺憾,因为你曾经历欺骗的痛苦也曾得到宽恕的救赎,因为你曾立于欲望的悬崖又止步于冲动之前⋯⋯翻阅这些你自己生活的刻痕,从真情实感去触发创意,不用查重,不会撞车,也绝无分号。

中国广告过去三十年,最差的是什么?汽车广告。占据最大的资源,生产垃圾的比例最大。在中国的汽车广告里,似乎只有一种人生目标,只有一种文案风格,陈腔滥调,洋洋自得。为什么?因为汽车生活体验的门槛比较高,创作者没生活,也不去设法弥补,只能臆想或拾人牙慧,露馅也就不奇怪了。

广告人工作的方式,不会变。

疫情伊始,也有让人兴奋的事情:畅想已久的居家线上办公生活,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要开始了吗?我们还需要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办公室吗?我们能从此开启一个人类办公的新时代吗?

当然,在线办公,在这个时候对我们生意的保持运作,真是起到了救命的作用,但随着囚家时间的增长,问题就来了。在线办公,基本上扼杀了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工作方式:讨论。

这有什么不一样吗?在线不是也在讨论吗?很大不一样,举例,你看不到伙伴眼睛里的光芒了,那种说者灵机一动的神情,听者心领神会的表示,激动、羡慕、或者反对、不解、沉默,都是面对面讨论中你可以获得的丰富信息,有的时候一个逻辑的确立,就是在讲述过程中,看着听众的反馈来不断矫正趋向完善的。现在视讯会议的技术,没有办法完全替代这些鲜活的场景,更不要说大家还经常关了视频。

另外,当你只是电话会议的时候,是没有紧迫感的,家里的琐事也在分散着你的专注力,而当会议结束,你更可能几个小时都找不回工作的状态。居家还会让你和外面的世界失联,你听不到有趣的谈话,看不到街市上生动的面孔,也浑然不知春花秋月兀自轮转,生活的素材断供,创意也会随之欠奉。

team work,group discussion,和我们的工作伙伴一起耐心相处,耐心沟通,彼此挑战,彼此印证,互相激发,共同寻求课题的解决之道⋯⋯这些依然会是我们最最依赖的工作方式。

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情,不会变。

疫情期间我们经常听到聚集性感染的事情,但是我也观察到,当居家令开始执行的时候,我们怎样选择?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跟最重要的人在一起,剩下的,就只能听凭命运给我们任何安排,不论是什么,我们认。

这就是人类最感动的时刻,生活轨迹可能暂时改变了,生活节奏可能按下暂停了,疫情前我们就信奉的那些事情,我们会守着它们继续等待,亲情、同情心、责任感、价值取向⋯⋯这些都不曾被疫情所染,不止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生活而言,也同样。

疫情终将散去,让我们继续守护那些永远不会改变的。

作为这篇随笔的最后,我祝你们都正在渡过平安而健康的每一天。

朱幼光

北京奥美集团执行创意总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