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明满天飞,到声望真善美
让品牌更有意义,才能打造企业危机免疫力
俞竹平

危机管理这个主题,从来不曾因科技进步、或时代改变而退出舞台,一直是公关传播行业永恒的课题。大到国家政治、传染病疫,小到消费纠纷、明星八卦,各种传播渠道从不缺少危机消息,甚至还会因为对于流量的过度渴望,而编造子虚乌有的负面新闻。

在这样的环境下,危机早已成为企业生存常态,在高强度的市场竞争、高透明的信息传播、及随机快速的数字化媒体时代,企业随时可能遇上来源难溯的负面批评,企业的运营问题与瑕疵随时可能纤毫毕现于大众眼前,今时今日的危机呈现“多”、“快”、“透”、“乱”四大特性。不论是哪些企业、哪种组织、哪类单位,都同样面临这个挑战。

每当社会出现热点危机事件时,从来不乏自媒体与意见领袖对于事件的分析、行动的点评、以及处理的建议。在事件发生时,舆情的沟通与事态的处理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危机常态化的时代,危机管理如果总是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事态的控制与处理的方案上,只会处处受掣。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被动思维,还有传播机构基于“舆论决定思想”的心态,采取非正规的手段,意图控制信息的扩散,不但无法平息危机,还会对品牌声誉带来不可预测的严重伤害。

面对危机的常态化,最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从机构组织的长远发展和品牌声誉的长期建设来思考,企业管理者需要具有企业治理、法律、公共关系三者具备的全局视野,以品牌声誉和价值建设为宗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保护,实现真正有效的危机管理,让企业更安全更可持续地发展。这就好比感冒发热时,固然需要服药减缓各种令人不舒服的症状,但是真正要做的事情,还是通过均衡饮食、充足睡眠、身心平衡与规律锻炼来提升免疫力,就不容易患上感冒。人类如此,企业亦然。

要提升企业的危机免疫力,也有三项必不能少的规律锻炼:

建立声誉管理体系、赢得信任与影响力

奥美的控股集团 WPP,每年都会针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成绩,发表“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报告”,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成功发展关键,在于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企业塑造品牌的目标,除了实现销售溢价和打造竞争城墙的有形商业利益以外,还有实现企业存在目的、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以赢得公众信任以及建设社会影响力的无形声誉资产,这也是那些基业长青的著名企业,其品牌为人所熟知、其产品为人所信赖的基本原因。

但一家企业,仅仅在用户和客户心目中拥有独特的品牌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更多利益相关方中获得可信赖与被尊重的声誉,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员工、投资者、合作伙伴、企业运营所在社区、传媒和意见领袖。此外,影响企业声誉的一系列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的管理能力、治理能力、财务表现、创新精神,还包括企业在员工多样性与包容性上的体现、对雇主商业道德的遵循、对环境的承诺等。

奥美的企业声誉管理体系就是一个以“公司”为中心、面向各利益相关方建立长期、和谐与信任关系,让企业被信任、被尊重,强化提升企业声誉,塑造企业在所涉业务领域乃至商业管理领域的领先、甚至标杆地位。

例如,奥美所提出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和声誉投资”,就是长期声誉建立的最佳体现之一。企业社会责任和声誉投资着重的是“战略性”,并不是简单的慈善公益而已。奥美曾协助一家全球矿产企业从事长期的可持续矿业研究,以体现企业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帮助企业获得监管单位的信任,同时也切实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带来价值。这个项目不仅能助力企业的商业战略合法合规地进行,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证明和推进作用,更能为企业赢得声誉,让企业的品牌具有社会意义。

建立预警管理体系、强化决策防控意识

危机像火灾,最重要的是消防,不是灭火。危机像治病,医者最希望的是“治人未发之病”,而不是“治人已发之病”。所以危机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在前端、“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中国哲人的传统智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奥美的“品牌护盾 (Brand Shield)”体系认为,如要有效地建立一个完备高效的危机预警管理体系,需要完成四大部分(4R)的工作:

风险扫描(Risk Mapping):风险扫描工作必须前置,探察企业因结构性缺陷而潜藏的系统性风险,及因一时工作疏忽和失误导致的动态风险,通过长期改善和动态管理,防微杜渐。风险扫描工作,包括了潜在风险的识别、利益相关者的评估、大众与社交媒体监测与聆听等。

完善准备(Readiness):对于已知的风险,需要深入且彻底地做好应对准备工作,除了必不可少的应对操作程序的优化之外,还需要致力于情境的模拟、预案的规划、讯息的梳理、回应的内容等系统筹谋,以及在事件处理、传播沟通等一线能力上做足培训演练,才能提高全员危机处理意识,及强化企业应对能力。

更重要的是预警管理机制的决策单位,必须是由管理层与各专业单位决策者组成的“常设危机处理联合作战室”。因为危机管理的决胜点,仍是在组织的领导力,如何以管理层的决策担当,促进公关、法律、人事、财务等各种管理能力的顺畅协作,是克服危机对综合治理能力的极致考验和磨砺的关键。除此之外,有了最高决策权的“常设危机处理联合作战室”,也能保证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对外的声音是一致的。

回应(Response):当问题真的来临时,既是考验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是否到位的时候,也是考验全员能否随着情况变化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并充分发挥一线能力的时候。首先是事实,事件发生时,其规模、涉及范围和发生的原因通常是不清楚的,但只有在明确事件的发生原因、规模和责任后,才能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同样重要的是确保处理流程到位,允许团队成员质疑群体思维,防范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的发生(确认偏差,指人们拒绝相信那些与已有的认知不同的主张、事实或证据,在危机情况下,这一偏差会更加严重,例如,将所有用户的抱怨都当作黑公关)。

实时、诚实、有效的回应,是安抚利益相关者的情绪和反应、争取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会,为企业的运营、技术、法律团队争取更多时间的最重要措施,而责任与应对策略的相匹配对于保护企业的声誉至关重要。回应也需要多渠道响应,利用正确的机制以完成从关键信息梳理、有效内容的产生,到与媒体、自媒体、意见领袖、利益相关者进行全覆盖沟通的所有工作。应对期间更需持续追踪公众情绪,并在需要的时候调整沟通方式、渠道、内容与策略。

用心修复(Repair):虽然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已在身后,但是漫长的修复工作才刚开始,重建声誉的工作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重建信任 —— 确定所造成的事件不会再发生;第二是提升透明度,公开越多的讯息,越能说服外界相信企业过去的行为与做法已经改变。

如果企业已经在事件发生前建立了颇具规模的声誉管理体系,积累了相当的公众信任与影响力,这样的企业大多能真正地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也真正能做出实际的改变,重拾公众的信心。想想过往曾经发生过危机事件的品牌,你还是其中某些品牌的用户吗?又有哪些品牌已不复存在?那些你还在使用的品牌,是他们做了些什么努力重新获得了你的信任?那些已不复存在的,是不是连“改过自新”的机会都没有,就从市场消失了?

把持基本价值观、用初心决定应对策略

打个比方,危机事件发生时,事件当事方就像是摆好了擂台,社会公众是擂台下的观众,但危机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与擂台上的对方一争长短,而是要面对和响应台下社会公众的期待与情绪,取得社会公众的谅解与理解,甚而获得信任。因此,应对策略既要基于法理事实,又要关照情绪管理;是理性与感性、EQ与IQ的结合;是情胜于理、疏甚于堵的思维,这是公关从业人士们最能发挥专长的地方,只有充分共情社会情绪,顺畅协调内外沟通,才能为品牌声誉保驾护航。

如何才能做到对社会公众期待与情绪的关切与共情?原则是,放下“我执”,突破一时的得失心、超越当局者立场,回到企业的根本价值观和长期发展愿景。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挑战,企业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深入每位员工内心?企业各部门基于专业的价值判断会不会影响决策者?当决策者同时考虑运营挑战、资金压力、法律责任与连锁效应时,他的直觉判断会不会影响应对策略?

例如,某连锁餐厅企业被曝旗下餐厅有卫生隐患,公关部门认为要以企业声誉为重,缓解消费者抵触情绪为先,所以要承担大部责任;法律部门认为要保护公司利益为先,不能留下法律隐患,所以不能主动承诺担责;运营部门认为控管流程没有瑕疵,应是竞争者造谣生事。这个时候,如果“常设危机处理联合作战室”的成员们,能够回到基本价值观“顾客的权益与信赖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以卓越的领导力来统合协调各部门的资源与意见,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应对就不会太困难。

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思考与实践危机管理:重视组织的长远发展以积累品牌声誉;重视防患于未然以建立预警管理体系;重视基本价值观以实现企业存在的目的,这既是危机管理的终极之道,也是时代发展所需。

这样的危机管理和企业治理,不仅能让自己的企业赢得声誉,更能让自己的品牌具有意义。

让品牌有意义,这正是奥美的愿景。

在危机常态化的时代,奥美愿与企业们一起携手努力,让品牌更有意义,打造对危机的免疫力,方能从声明满天飞,到声望真善美!

俞竹平

奥美中国公关及影响力总裁
兼奥美北京董事总经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