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释放创造力边界
罗怡南 / 陈琪

伴随着 COP28(第 28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联酋迪拜的启幕,奥美南中国团队为华为构思并拍摄制作的参会主题视频也正式上线海内外社交平台,并于大会现场的华为展台上循环播放。

在视频项目启动之初,我们便与客户达成想从孩子视角来讲述故事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创意表现手法上却迟迟无法抉择。由于这是一个讲述科技创造美好世界的故事,涉及到的往往都是大山大河的大场景,然而受限于拍摄时间和预算成本,团队一直企图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考虑过舞台剧、户外装置、素材剪辑等等的手段。最终,在与客户、制作团队的多轮讨论后,“虚拟制片”成为了我们这次破题的关键。

所谓虚拟制片(Virtual Production),从普遍定义上来说,是依托实时摄影机轨迹追踪实时渲染、实时合成技术,通过现场拍摄将前景实际搭景、演员和 LED 屏幕内的虚拟场景严丝合缝的融合在一起,即刻获得成片的影片创作模式。它能在拍摄现场就把加特效的画面实时做可视化呈现,在摄影镜头内,前后景在比例尺寸、透视、色彩、光影、运动等纬度保持一致,从而达到真正的虚实结合,将“真假难辨”做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全流程实时可视化,无疑为影视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在早期,受这项全新拍摄模式“高门槛、高成本”的限制,只有少量的高制作电影率先尝试,后从著名导演卡梅隆开始,虚拟制片逐步在好莱坞走向主流。在过去 3-4 年里,虚拟制片在国际上快速发展,随着科幻剧集《曼达洛人》的上映,成为了中国电影行业关注的焦点,而后开始起步。迪士尼、Netflix、亚马逊、华纳兄弟、苹果、索尼、环球等诸多公司都先后搭建了自己的 LED 虚拟影棚,目前有超过 200+ 部电影使用了虚拟拍摄技术,如《阿凡达》、《星际迷航》、《刺杀小说家》、《流浪地球2》、《独行月球》等。

与传统拍摄相比,虚拟拍摄的优势有很多:
1)更多的创意可能性;
2)更高效的拍摄周期;
3)更轻量化的场地搭建;
4)更灵活的现场调度;
5)可重复利用的数字场景;
6)不受自然因素影响的拍摄现场;
7)可快速切换的移动场景;
8)更高的剧组安全性;
9)更高质量的视觉效果;
10)更低的后期特效费用。
更简单来说,从流程上,虚拟制片将后期制作前置,拍摄现场无需再空凭想象,后期也不用做令人头疼的扣绿再合成,苦苦等待漫长的制作时间。

当我们走进华为 COP28 主题视频的片场,启动幕墙,通过摄像机观察时,仿佛感觉真的是在实景拍摄,甚至分不清虚实的那条界限在哪里。如果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形容虚拟制片,那“所见即所得”无疑是为这项新技术执行方式量身定做的形容。虚拟制片使得一切内容立即可见,随时可改,于是在拍摄现场有了以下这样的对话,也一点不惊奇:

客户:“后面这栋楼我不喜欢..”
导演:“来,把这栋楼给我拆了,丢出去,建个新楼进来!”
客户:“这个森林不够茂密吧?”
导演:“走着,我们换片森林逛逛。”

于是只见大屏一换,眼睛一闭一睁,我们就从纽约市中心飞到了沙特红海,从奥地利公园进到了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

在这样的拍摄模式下,我们在仅有一天的紧凑拍摄时间里,共完成了 8 大场景的拍摄,从火烧森林,到繁茂森林,到未来城市,再到浩瀚宇宙。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不受干预,肆意创作。整体拍摄过程给我们四个词的体验:高效、准确、安全、自由。

拍摄现场:静候开机,把山川搬进棚里
拍摄现场:背景是虚拟的,但羊是真实满场跑的

让人不禁感叹,以为的真实世界,其实都是假象;但倘若认为一切都是虚拟的,这又何尝不等于现实。

在广告创作的旅途中,我们难免面临一种现实困扰:创意如涌泉般喷薄而出,然而,这些的创意却往往在种种现实因素的约束下,如同激流撞击坚硬的礁石,常常受到挫折。很多时候,客户期望创意作品既要呈现出色的创意亮点,又要在极短的制作周期内问世,且对成本有严格的控制。要好、要快、要便宜,这三个苛刻要求,如同创意人员心头的枷锁,让大家在追求卓越的创意之时,不得不时刻考虑时间和资源的“现实”。

想象的翅膀在现实的阻力下,渐渐显得力不从心。预算的限制、时间的匆忙,以及场地的局性,无情地将创意引导入一条狭窄的巷道。每一个在脑海中诞生的创意,都似乎要经历一场残酷的过滤。或许梦想过空中花园、未来都市、科幻奇景,现实中却不得不在狭窄的“画布”上修修改改,最终的出品也总与最初的设想差之千里。

而“虚拟制片”的出现恰恰松动了这些限制创意发挥的“脚镣”。通过实时渲染、虚拟建模和 LED 屏幕的应用,我们可以构建出逼真且丰富多彩的虚拟场景,创造出惊艳且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更引人入胜的广告内容,从而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记忆点。其次,虚拟制片技术提高了广告制作的效率。相比传统的拍摄方式,虚拟制片可以把世界各地、千万场景都“搬进”了不大的影棚里,场景间的转换可以更加丰富多变、随心所欲。相比辗转各地实拍和复杂的后期抠图制作,虚拟制片技术无疑是更高效经济的手段。

近年来,许多新技术的出现,在很多人看来是“取代”广告行业从业者的前兆。的确,新技术的诞生不可避免会带来危机感,然而,如何在危机中找到机遇、如何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变革,将成为创意人员在面对技术变革时需要思考和应对的重要问题。

新的技术并非创意人员的替代品,而是一位潜在的合作伙伴,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新技术的涌现为创意注入了更大的活力和创想的自由度。实时渲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工具和表现手段。这不仅拓展了创意的边界,还使得原本难以实现的构想变为可能。

在新技术的浪潮中,我们有机会拥抱变革,与技术共同演绎创意的未来。技术的进步不仅给创意注入新的生命,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创新的全新境界。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持开放心态,善于融合技术与创意,将是创意从业者在新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宛如置身森林的团队合影

罗怡南

资深策略,奥美南中国

陈琪

副客户总监,奥美南中国

返回